跳至主要內容

    輻射術語詞彙及參考資料

    輻射術語詞彙及參考資料

    趙孔儒
    2011年6月

    自從2011年3月日本福島核電廠出現嚴重核事故後,人們都對核輻射事情十分關心注意。為方便讀者參考資料及瞭解一些輻射術語的辭彙,這裡列出了一個常用輻射術語的英文與中文詞彙對照表、一些輻射術語的解釋、一些相關的有用互聯網連結和一些放射性核素的半衰期。
     英文輻射術語  中文輻射術語 說明
       1. alpha particles (α particle) 阿爾法粒子﹙α 粒子﹚ 阿爾法粒子是氦原子核,帶正電荷。每一個氦原子核有2個質子和2個中子。由於α 粒子質量較大,穿透能力很弱,可以輕易被一張紙阻隔。
       2. atom 原子 所有物質都是由細小的原子組成。原子的中心是原子核,原子核由不帶電荷的中子及帶正電荷的質子組成,原子核集中了差不多整顆原子的質量。環繞原子核運行是帶負電荷的電子。
       3. background radiation 本底輻射 我們身體日常所收受到一直存在於環境中的輻射稱為「本底輻射」。平均來說,本底輻射有百分之八十五來自天然環境,百分之十四來自醫療診斷,及百分之一來自其他來源。在香港,正常範圍為0.06–0.30微希沃特/小時。
       4. background ambient gamma radiation levels in Hong Kong 香港的本底環境伽馬輻射水平 根據1987年至2010年間在香港各地區所錄得的數據顯示,本港的本底環境伽馬輻射水平可以在每小時0.06至0.30微希沃特這範圍內波動。(1微希沃特 = 百萬分之一希沃特 = 千分之一毫希沃特)
       5. becquerel (Bq) 貝可;貝克勒爾 (Bq) 貝可是放射性活度的國際單位。在一定量的放射性核素當中,若每秒有一個核子衰變活動,其放射性活度即為一貝可。1 微貝可 = 百萬分之一貝可。若持續吸入每立方米含有 828 微貝可碘-131 的空氣達一年,個人吸收的輻射劑量約為 0.05 微希沃特。
       6. beta particles (β particle) 貝他粒子﹙β 粒子﹚ 貝他粒子是高速電子或正電子,穿透能力比 α 粒子強,需要密度高的材料作防護以減低電離輻射,例如鉛或石蠟。
       7. biological half-life 生物半衰期 不同的放射性元素,基於它的化學特性,會傾向積聚於人體內某一器官 (關鍵器官) 裡。例如放射性鍶會積聚在骨骼,因為它的化學特性跟鈣相似。 要將體內某類放射性元素的數量消減一半所需時間稱為該放射性元素的「生物半衰期」。
       8. chain Reaction 連鎖反應 當一顆原子核裂變產出的中子,轟擊其他原子核可以再引發核裂變,會產生更多的中子和緊隨發生的核裂變;在這種情況下,持續發生一連串核裂變的過程稱為連鎖反應。例如,由核裂變產生的中子會撞擊其他鈾原子核,從而產生更多中子。這個倍增過程,即所謂連鎖反應,發生於瞬息之間,並釋出龐大熱能。
       9. curie (Ci) 居里 (Ci) 「居里」是一個舊﹙昔日用﹚的輻射單位﹙放射性活度單位﹚,以紀念居里夫人。1975 年國際採納了新的單位,名為「貝克勒爾」,以紀念 1903 年與居里夫婦二人分享諾貝爾物理獎的法國科學家貝克勒爾。一居里,是根據觀測約一克鐳﹙Ra-226﹚的衰變率,而度量到的放射性水平。一居里的放射性物質,在一秒鐘時間內,會有370億個原子核自發轉變﹙核蛻變﹚。 1 Ci = 3.7 x 1010 Bq
     10. decay 衰變 氫原子是最小的原子,它的原子核祇有一顆質子。較大的原子則含有許多質子和中子,鈾-238 原子核便有 92 顆質子及 146顆中子。大部分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穩定的,不過有些原子核,尤其是一些較大的原子核,卻是不穩定的。一顆不穩定﹙即具有放射性﹚的原子核在放射出粒子﹙例如α粒子、β粒子、γ射線或中子﹚及能量﹙以電磁波方式射出﹚後,可以變得較為穩定。不穩定原子核放射出粒子及能量的這個過程稱為「衰變」。
     11. derived intervention level (DIL) 導出干預水平 需要採取防護措施的濃度稱為「導出干預水平」,對於吸入空氣中碘-131及銫-137的導出干預水平分別為661.38及2,480貝可/立方米。
     12. dose 劑量 劑量是電離輻射(α,β,γ)賦予一個人器官的能量,是用來量度由於暴露於輻射所引起的健康風險或對人體健康的影響的。放射性物質對我們身體不同部份產生不同的影響。「劑量」以毫希沃特為單位。香港每人年平均劑量為三毫希沃特。輻射對人體健康構成的影響取決於輻射強度、接受輻射時間長短、輻射種類及受輻射的人體細胞種類等。人體若突然受到大量輻照,即超過1000毫希沃特,會產生作悶、嘔吐、極度疲倦和脫髮等症狀。此外,輻射會引起基因變化和增加患癌機會。輻射工人每年容許劑量為20毫希沃特。輻射一直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中,包括天然或人為輻射。全球平均的本底輻射劑量每人每年約3毫希沃特。所受到的本底輻射劑量一般視乎地點及生活習慣而有所變化。
     13.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電磁輻射 由電場和磁場振盪造成的行波運動。由電荷加速造成的電場和磁場相關能量波動組成。電磁輻射也可理解為一個以光速移動的光子串流。光子沒有質量,但每粒光子含有一個定量的能量。
     14. gray (Gy) 戈瑞;格雷 這是一個輻射吸收劑量單位;它是用來表示由電離輻射傳遞給受影響對象每單位質量吸收的能量單位。一戈瑞﹙1 Gy﹚表示每公斤物質吸收了一焦耳的輻射能量。[1 Gy = 1 J/Kg]
     15. half-life 半衰期 放射性元素在衰變過程中,其放射性原子核的數目會逐漸減少。一個元素的半衰期,是其放射性原子核衰變至數目僅得原來一半所需的時間。每種放射性元素有自己獨特的半衰期。不同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差異極大,由數微秒至越億年不等。人工放射性核素碘-131的半衰期為8天,意即經過8天後碘-131的輻射量減半,16天後輻射量只有原來的四分之一,如此類推。人工放射性核素銫-137的半衰期為30年,意即經過30年後銫-137的輻射量減半,60年後輻射量只有原來的四分之一,如此類推。
     16. internal and external irradiation 「內照射」與「外照射」 放射性物質可以通過不同途徑影響人體。有些由風或水流輸送到我們的環境,直接照射我們,亦可能隨著呼吸或通過進食而進入我們體內。
     17. ionizing radiation 電離輻射 在核衰變時,能量從不穩定的原子核自發地以粒子或電磁波的形式發射出來。這些粒子或能量統稱「輻射」。輻射可分為「電離」及「非電離」輻射。「電離輻射」名稱的由來,是因為輻射的能量高,足以將其他原子的電子撞擊出外,產生帶正電的離子。
     18. ionizing radiation 電離輻射 電離輻射包括α粒子、β粒子、X射線及 γ 射線及中子。
     19. man-made (artificial) radiation 人為輻射 人為輻射有來自醫療診斷的X射線、核武器試驗的落塵及核電站。有些消費品如﹙那些使用CRT顯示器的﹚電視及夜光錶均都含有人為輻射。
     20. natural radiation 天然輻射 輻射分天然及人為輻射,充斥我們生活環境,無孔不入。天然輻射包括來自外太空及存在於地殼及大氣、食物和水中的天然放射性物質。
     21. neutrons 中子 不帶電荷的粒子,穿透能力最強,需要密度很高的材料作防護以減低電離輻射,例如鉛。
     22. non-ionizing radiation (NIR) 非電離輻射 非電離輻射沒有足夠能量將電子撞擊離開原子之外,例子包括紫外線、可見光、紅外線、微波及無線電波等。雖然非電離輻射的能量較低,但過量的非電離輻射仍會對健康帶來影響,例如長時間暴露於紫外線會令皮膚曬傷。
     23. nuclear disintegration 核蛻變 涉及原子核分裂成核碎片﹙較小的原子核﹚或發射粒子的任何核衰變過程,過程可以是自發地發生的或因受碰撞而發生的。例如,一個粒子﹙如α粒子,質子,氘核,中子等﹚轟擊一個原子核,導致這個原子核發射質子或中子。
     24. nuclear fission 核裂變 當一顆中子撞擊一顆特別重元素(如鈾)的不穩定原子核時,原子核會分裂﹙核裂變﹚成較輕元素的原子核並且釋放能量﹙核能﹚。鈾原子核在分裂﹙核裂變﹚過程中會釋出兩三顆中子及一些能量。
     25. nuclear fusion 核聚變;核融合 把兩個原子核結合成一個較重的原子核並且釋放能量的一種核反應。氘和氚,都是重氫,是核聚變常用的原料。
     26. nuclear power plant 核電廠 核電站利用核裂變連鎖反應釋出的龐大熱能產生電力。連鎖反應可以通過利用吸收劑 (例如硼) 控制引發裂變的中子數目,從而調節能量的產生,進行核能發電。
     27. radiation 輻射 它是指以電磁波或粒子﹙例如α粒子、β粒子、γ射線或中子﹚的形式,在空間傳播穿越一段距離的能量。此外,那些從不穩定的原子核發射出來的粒子或以電磁波形式發射出來的能量,也統稱輻射。
     28. sievert (Sv) 希沃特;西弗 (Sv) 希沃特是輻射劑量﹙科學上稱為待積有效劑量﹚的國際單位,是用來量度輻射對人體健康的影響,當中考慮到不同種類及能量的輻射、受影響的組織或器官、以及輻射物質停留在人體的時間等因素。在一個指定的生物﹙或人體﹚組織,1 希沃特﹙1 Sv﹚的輻射吸收劑量當量,所產生的生物效應,與 1戈瑞﹙1 Gy﹚的高能量X射線相同。1 微希沃特 = 千分之一毫希沃特 = 百萬分之一希沃特。照一張胸部 X 光片的劑量大約是 10 - 50 微希沃特。
     29. uranium pellet 鈾燃料芯 壹顆鈾燃料芯(約直徑1 厘米及1.5 厘米長)所提供的能量相當於:800 千克煤或 570 升石油或 450,000 升天然氣。
     30. X-rays and gamma rays X射線 及 伽瑪射線 X射線和伽瑪﹙γ﹚射線都是穿透力非常強的電磁波,能穿透人體,需要密度很高的材料作防護以減低電離輻射,例如鉛。他們的波長非常短。X射線的波長在0.1A和100A之間。伽瑪﹙γ﹚射線的波長是在0.1A以下。(1A = 1 Angstron = 1埃 = 10-10m)
    更多基本輻射詞彙釋義的有用政府互聯網連結
    香港天文台 連結1
      連結2
    衞生署-放射衞生部 這連結會以新視窗打開。連結1
    政府部門常用辭彙-法定語文事務部 這連結會以新視窗打開。連結1
     
    相關的外部連結
    (聯合國)國際原子能機構 (IAEA) 這連結會以新視窗打開。連結1
    國際放射防護委員會 (ICRP) 這連結會以新視窗打開。連結1
    國際輻射防護協會 (IRPA) 這連結會以新視窗打開。連結1
    聯合國原子輻射效應科學委員會 (UNSCEAR) 這連結會以新視窗打開。連結1
    世界衞生組織 (WHO) 這連結會以新視窗打開。連結1
    歐洲原子能組織 (Euratom) 這連結會以新視窗打開。連結1
    中國國家核安全局 (NNSA, China) 這連結會以新視窗打開。連結1
    美國國家核安全管理局 (NNSA, US) 這連結會以新視窗打開。連結1
    日本原子能安全保安院 (NISA, Japan) 這連結會以新視窗打開。連結1
    美國環境保護局 這連結會以新視窗打開。連結1
    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 這連結會以新視窗打開。連結1
    美國核管理委員會 這連結會以新視窗打開。連結1
    美國核學會 這連結會以新視窗打開。連結1
    法國核能局 這連結會以新視窗打開。連結1
    美國保健物理學會 這連結會以新視窗打開。連結1
      這連結會以新視窗打開。連結2
    原子能委員會﹙台灣﹚ 這連結會以新視窗打開。連結1
    一些放射性核素的半衰期
    鋂-241 (Am-241) 432.2 年
    銫-134 (Cs-134) 2.06 年
    銫-137 (Cs-137) 30.2 年
    鈷-60 (Co-60) 5.26 年
    碳-14 (C-14) 5730 年
    氫-3 (H-3, 氚, 超重氫, T) 12.26 年
    碘-129 (I-129) 1.57 x 107年
    碘-131 (I-131) 8 日
    銥-192 (Ir-192) 73.83 日
    釙-210 (Po-210) 138 日
    鉀-38 (K-38) 7.6 分鐘
    鉀-40 (K-40) 1.277 x 109年
    鈽-239 (Pu-239) 24100 年
    鐳-226 (Ra-226) 1600 年
    氡-219 (Rn-219) 4.0 秒
    硒-73 (Se-73) 7.2 小時
    鍶-90 (Sr-90) 29.1 年
    鈾-235 (U-235) 7.038 x 108年  ﹙約 7億年 = 700百萬年﹚
    鈾-238 (U-238) 4.5 x 109年  ﹙約 45億年 = 4500百萬年﹚
    註釋
    根據不同的數據參考來源,在表中顯示的這些數字或許可有微小偏差。
    QR code